“不怕!”丫蛋攥着拳头,“我娘说,您是活菩萨,我也想当活菩萨,救村里的人。”
秦大夫心里一动,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缠着父亲学医。她点点头:“好,你先从认药开始,每天来药铺,我教你。”
从那以后,丫蛋每天天不亮就从山里赶来,帮秦大夫打扫药铺、晾晒药材,秦大夫则教她认药、辨药、制药。秦大夫教她,看药材要看颜色、闻气味、尝味道——当归要选油润的,黄芪要看断面的菊花心,薄荷要闻着清凉……
“这是金银花,”秦大夫拿起一朵干花,“能清热解毒,夏天泡水喝最好。你看它的颜色,黄白相间,所以叫金银花。”
丫蛋认真地记着,还找了个小本子,把每种药材的样子和功效都画下来,虽然画得歪歪扭扭,却一目了然。秦大夫看着她的本子,眼里满是欣慰。
药铺里有个石臼,是秦大夫父亲传下来的,用来捣药。丫蛋刚开始捣药时,总掌握不好力道,要么捣不碎,要么溅得满地都是。秦大夫就握着她的手,教她如何轻重交替,让药材既能捣匀,又不会浪费。
“捣药和做人一样,”秦大夫说,“得有耐心,不能急,急了就出乱子。你看这三七,得慢慢捣成粉,才能发挥最大药效,性子急的人,做不了这活。”
丫蛋听着,捣药的动作慢了下来,石臼里的药末越来越细,药香也越来越浓。
转眼到了深秋,丫蛋已经能认出几十种药材,还会简单地包扎伤口、熬制汤药。秦大夫把父亲留下的一本药书送给她:“这上面有我爹的批注,你慢慢看,有不懂的就来问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药书是线装的,纸页已经泛黄,上面的字迹苍劲有力,还有不少手绘的药材图谱。丫蛋捧着药书,像捧着宝贝,小心翼翼地放进怀里。
这天,秦大夫去镇上赶集,回来时发现药铺的门没锁,里面却没人。她心里一紧,往里屋走,却看见丫蛋正坐在药柜前,给一个哭闹的小孩喂药。小孩是邻村的,得了咳嗽,丫蛋看秦大夫不在,就按照药书上的方子,配了点止咳的草药,熬成了药汤。
“你胆子不小,敢自己开方子了?”秦大夫的声音带着点严肃。
丫蛋吓了一跳,脸一下子红了:“秦大夫,我……我看他咳得厉害,就想起您说的杏仁配苏子能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