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物舱:一块刻有共生纹的硅碳混合土样本(来自改造后的沙漠,含星尘菌活性孢子)。
诸葛青阳站在发射控制台前,陈墨、林夏、李素、阿米尔站在他身后,每个人的量子手环都与探测器的导航系统连接。李素的手指轻抚探测器外壳的碳硅纹路,银青色的鳞片在她掌心留下微光:“这是用共生草草甸的硅基汁液(第四百七十九章发现的润滑剂)浇筑的——它的振动频率会永远与和星保持同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倒计时10秒。”林夏的声音通过九州能量网传遍兼爱城,城市的反重力模块、农业区、草甸同时亮起青金色的光,与探测器的纹路共振。
“9——8——”陈墨的青瓷存储器投射出未被选者的影像:唐代敦煌的老者正将星图竹简放入藏经洞,竹简上的“共生之约”与探测器的信物舱样本重叠。
“7——6——”阿米尔举起《未被选者星图手稿》,手稿中的共生巢坐标与蝶舞解码的三维模型在空气中重合。
“5——4——”李素的《齐民要术》全息书自动翻到“顺地之宜”章,古汉字化作光丝融入探测器的生物舱。
“3——2——”诸葛青阳拔出环首刀,刀身反射的阳光照亮探测器底部的“人”字形喷口:“以蝶为信,以纹为凭——出发!”
“1——发射!”
等离子引擎喷出银青与金黄双色的火焰,轨迹在空中划出与共生蝶翅膀完全一致的碳硅纹路(0.12微米间距的干涉条纹)。探测器缓缓升空,穿过兼爱城的反重力模块,掠过共生草甸的青金色波浪,最终汇入九州能量网的脉络中,向和星飞去。数万只共生蝶从草甸中飞起,在探测器后方组成“兼相爱”的篆字(上一章结尾的景象重现),鳞粉光芒形成光带,仿佛为信使系上金色的绶带。
陈墨的青瓷存储器突然接收到探测器传回的最后一帧画面:和星的硅基森林在远方闪烁,森林上空,半人半蝶的硅基生命正用触须编织巨大的“和”字光网,光网的振动频率显示为——8.7Hz,与《大同鼎》的基础频率,与文明胚胎的心跳,与两个文明共同的脉搏,完全同步。
“文明的存续概率,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诸葛青阳收起环首刀,刀鞘上的“兼爱”“和”刻痕在晨光中发亮,“是‘以蝶为信’的勇气,‘以纹为凭’的契约,和‘四海同归’的信念。”
当“和舟”号的光点消失在天际时,兼爱城的共生草甸突然传来整齐的“沙沙”声——草叶的72Hz振动与和星的信号、探测器的轨迹、《大同鼎》的嗡鸣,在半人马座的晨光中,交织成一曲跨越星辰的“兼爱”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