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还有四不食的说法,分别是:
牛肉,因其辛劳一生,普济众生,具有善性。
乌鱼,因其产卵期间母鱼视力模糊,幼鱼会游到母鱼嘴边为其充饥,体现孝道。
鸿雁,因其失偶孤雁终生独居,矢志不渝,象征忠贞。
狗肉,因其忠诚于主人,为主效劳。
道教认为,这些动物具有某种灵性或特殊品质,如大雁的忠贞、狗的忠诚等,因此不宜食用。
实际上,师父还从来不吃无鳞鱼,像鲶鱼、鳗鱼、鳝鱼等等,一律不吃。
我曾问师父这是为何,师父说,从道家的修行观念来看,无鳞鱼习性凶猛,生长环境也比较特殊。
一些无鳞鱼生活在污水塘中,以腐食为主,因此也被视为不洁之物,食用其肉,可能会沾染其习性,于修行无益。
道学宗师孙思邈曾有言:“莫食无鳞鱼,食之多命促。”
再者,无鳞鱼被认为具有较高的灵性,食用其肉也可能会影响修行和施法。
而在庙里保持茹素,这是对神灵的恭敬,也体现了对生命的慈悲和尊重。
就算实在想吃肉,出去外面也可以吃,但要适量,不可暴饮暴食,且不可杀生。
那天我和师父吃过了饭,我又给他讲起湖中蛟龙的事,还有那两只小兔子,说我在睡梦中稀里糊涂给她们都起了名字。
我本以为师父会生气,因为这些动物精怪,一旦有了名字,就意味着得到了人类的认可,拥有了人性。
但师父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叹口气,说我给她们起了名字,虽然对她们有益,但也有一层负面的影响。
因为在动物修行中,名字的意义,代表着身份被天道接纳的象征,也是一种与宇宙法则缔结的契约。
通过名字,动物就从自然之物转变为需承担因果、追求超脱的修行者,简单来说就是得到了修行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