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放心,我另有安排,”王殊笑道:“有个人上回辛苦一场,反而挨了顿训,一直等着表现机会呢。”
刘袭知道他说的是刘裕,不禁大笑。
安排妥当后,众人各自下去准备。
王殊身边的几人,何无忌和刘穆之在蒲阪,慕容冲在湖县,眼下只剩一个刘裕还跟着。
上次挨训之后,刘裕稍微难过了两天,便又恢复了斗志。
毕竟他还年轻,又是和世子王殊一起长大的,根本不愁得不到机会。
王殊命人去喊他时,刘裕正在操练王殊的那队亲卫。
满头大汗地跑过来后,刘裕兴奋道:“世子可是有差事交给我去办?”
王殊看他这副毛躁的样子,摇了摇头,“我要回洛阳了,你留在这,替我看守潼关。”
差事是有了,可不是刘裕想要的,他挠挠头,“守关啊,这个我不是很懂。”
“不懂就学,华阴有朱使君,蒲阪有何将军,你可以写信向他们请教,”王殊有些不满,“不要只想着冲锋陷阵,什么都得学着点。”
刘裕哦了一声,问道:“那要守多久?”
“最多一个月,”王殊说道:“不过你别想偷懒,等我回来,我是要检查的,万一让我发现你懈怠,那就重新做回一个小卒吧。”
见惩罚如此严重,刘裕总算严肃了表情,高声道:“世子放心,我在关在。”
“你不在,关也要在,”王殊没好气道:“有朱使君在前面挡着,轮不到你说这些漂亮话。”
刘裕笑嘻嘻地连声称是。
翌日,王殊带着慕容垂等人快马返回,捷报早已连夜差人送回洛阳,让父亲早做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