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超维隙穿梭惊万宇,隙界共生拓新程

墨宸诸天录 墨宸逸影 3334 字 1个月前

交通领域:碎星域与隙界族合作,在 “星能 - 折叠法则” 中融入隙界能量,研发出 “隙界星舰”—— 既能通过空间折叠实现长距离航行,又能通过隙界穿梭避开维度乱流,让跨维度航行时间缩短 50%,且不会引发法则错位;

资源开发领域:灵木域的修士发现,隙界能量能激活 “法则缝隙中的休眠植物种子”,这些种子长成的 “隙界灵木”,既能保持灵木域的 “时间可控法则”,又能通过缝隙吸收多维度的自然能量,生长速度提升三倍;

文化交流领域:音灵族与隙界族共同打造 “隙界音乐厅”—— 通过隙界通道,不同维度的观众能在 “不离开本土” 的前提下,以 “意识投影” 的方式进入音乐厅,欣赏音灵族的声波表演,实现 “跨维度文化零接触”。

实验的成功,让反对声音逐渐平息。但新的问题随之出现:隙界族的 “漂泊特性” 让他们难以在固定维度长期停留,若无法为他们建立 “稳定的隙界锚点”,超维法则域始终无法真正融入万维共生体系。隙衍在议会中坦言:“我们的文明已在法则缝隙中漂泊了数十万年,每次隙界坍塌都会导致部分族人消失。万维枢纽是我们见过最稳定的法则场,若能在此建立‘隙界母锚点’,我们愿意将‘隙界穿梭技术’毫无保留地共享给所有文明。”

墨宇轩与核心成员商议后,提出 “隙界共生计划”,核心是在万维共生枢纽下方,构建 “跨维度隙界平台”—— 这个平台由 “三大功能区” 组成:

锚点稳定区:用混沌元始能量构建 “隙界能量池”,为隙界母锚点提供源源不断的稳定能量;同时融入镜像法则的 “对称缓冲技术”,让隙界能量与现有法则实现 “边界模糊却不紊乱” 的共生;

隙界通道区:由隙界族修士主导,在平台周围构建 “可控的隙界通道网络”,通道的开启与关闭由 “万维隙界管理委员会”(由各文明与隙界族共同组成)统一调控,避免无序穿梭;

技术共享区:设立 “隙界法则研究院”,由隙界族与各文明修士共同研究隙界技术的应用,同时为漂泊的隙界族提供 “法则适应培训”,帮助他们融入不同维度的生活。

计划启动后,万维文明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协作热情。碎星域提供 “星能 - 折叠复合材料”,作为隙界平台的框架;镜像维度群贡献 “对称缓冲技术”,确保能量稳定;音律域的音灵族则用 “声波法则” 为平台构建 “意识引导场”,帮助隙界族快速适应嵌套维度的法则环境。墨宇轩与隙衍共同担任 “平台总设计师”,每天都在工地现场解决技术难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构建锚点稳定区时,团队遭遇了 “隙界能量逸散” 的难题 —— 隙界能量在与混沌元始能量融合时,会自动向 “法则缝隙” 渗透,导致能量池的能量浓度始终无法达标。隙衍尝试用 “隙界共生术” 强行约束,却引发能量池出现 “短暂的维度倒置”,险些让平台框架坍塌。

“不能强行约束,要学会‘顺势引导’。” 墨宇轩突然想到音灵族 “以音御能” 的理念,“隙界能量的本质是‘与缝隙共生’,我们可以模仿声波法则的‘共振原理’,让混沌元始能量与隙界能量形成‘隙界共振’,而非简单的叠加。”

他让音衍带领音灵族修士,在能量池周围布设 “声波共振阵”,通过特定频率的声波,引导混沌能量与隙界能量 “在缝隙中实现共振”。当声波响起时,奇迹发生了:逸散的隙界能量如同 “找到归宿的游子”,重新回到能量池,与混沌能量形成 “紫色与金色交织的共生能量流”,这种能量流既能稳定锚点,又不会向周围法则缝隙渗透。

半年后,跨维度隙界平台正式落成。平台如同 “悬浮在枢纽下方的紫色圆盘”,边缘环绕着 “可控的隙界通道”,通道中流淌着 “稳定的共生能量流”;中央的隙界母锚点散发着 “柔和的光芒”,无数隙界族修士在此举行 “定居仪式”,他们的身形首次从 “流动的光影” 变为 “稳定的人形”,脸上露出 “久违的安心笑容”。

平台启动当天,万维文明举办了 “隙界共生庆典”。来自五十余个维度群的生灵,通过隙界通道齐聚平台:

琉璃域的修士们,首次通过隙界通道 “踏入三维空间”,却不会因维度压迫感到不适,他们兴奋地用平面法则在平台上绘制 “立体的平面艺术”;

新生维度群的 “空间折叠修士”,与隙界族合作展示 “隙界 - 折叠复合穿梭”,飞船先通过空间折叠缩短距离,再通过隙界通道直达目的地,原本需要十天的航程,如今只需一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