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王安如此着急,刘备并没有立即回答,只是仔细的打量着王安,这一路虽然奔波劳碌,但王安的言谈举止间已显露出不凡的气度,看来这汉中一行,颇能锻炼人。
“守义跟随孤已经十年了吧?”
刘备轻叹一声。
“主公好记性,自江陵城投效主公,已经九年半了。”
“时间过得真快,当初在江陵城相见,你还跟在士元的身后。可当年,若不是你和士元谋划,孤也得不到江陵城,如今却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不得不感慨,孤老了。”
听得刘备如此说,王安一时之间也摸不清刘备的想法,便如实说道。
“全赖主公栽培,一再容我胡闹。”
“不,你不是胡闹,你只是太过赤诚,以至太过激烈罢了。关于均田,众说纷纭,这成都城内,有人说这是恶政,文长却特意来信为你辩解,可孤就是想要听你说说。”
刘备终于切入整体,语气依然温和,但眼神却极为的明亮,初听闻之时,刘备便明显的感觉到了,这均田和曹操的屯田大致相同,又略有不同。
听刘备如此相问,王安精神一振,而后也不需要任何的竹简,任何的手稿,便开始娓娓道来。
“回主公,自到汉中秋收之后,尽得汉中豪族大户良田近4000余顷,尽归军屯和民屯所有,如今已收纳安置战乱百姓一万五千余户,若能够平稳运行下去,明年夏粮可增收二十万石以上。
臣和士卒、百姓约定,只消好生耕种,踊跃参军,两三年后,这些土地便归他们所有,是为永业田;若有余力开垦荒地,还可以免税三年;三年之后,税赋依旧减半;再满三年,依旧可以作为永业田。
如此一来,百姓皆有盼头,说不得曹操治下关中百姓,也会纷纷涌入汉中,到时候不出十年,我等便可以积蓄北伐所需粮草军资,而后和荆州两路出兵,则关中可复,长安可望。”
刘备将王安的数据和魏延送来的书信做对比,大差不差,说明王安这人,确实是一个做实事的料,各项工作,各项数据,都了然于胸。
“那孤就试看均田策的效果了。”
王安听刘备这么说,心知自己在汉中所施行的均田策应当是不会被推翻了,心中大定,但下一刻,王安又不得不提起心来。
“可我也听闻,有汉中豪右居中反抗,甚至发生了流血冲突,便是你也被那些人埋伏了?”
“确有此事,这些豪族占据良田却任其荒芜,臣将这些土地全部收归官府,分给无地百姓,虽然偶有反抗,却难挡大势;至于埋伏,城固张氏、李氏少部分人,心有不甘所致,其余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死了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