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一名派出所所长与他的情妇医生

他的过度抗拒,反而加深了公安人员的怀疑。结合另外两个疑点:第一,张明德正在外地学习,偏偏在他回家的当晚,妻子就“突发急病”身亡;

第二,在阎晓梅去世当天下午,张明德那位老实巴交的哥哥,就一反常态地急切提出,要求将尸体立即送往石河子殡仪馆火化,这背后是否有人指使?

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以及重重疑点,奎屯市公安局党委在请示市委后,顶住压力,果断决定:对阎晓梅的尸体进行解剖检验。

(二) 抽丝剥茧与惊天发现

4月19日,法医解剖室的气氛凝重而专业。手术刀小心翼翼地划开冰冷的皮肤,法医们仔细检查着每一个器官。

初步发现,死者肝组织有轻度充血水肿,胃粘膜有散在的针尖状出血点——这些迹象,隐隐指向了中毒的可能。

然而,初步的毒物化验却未能找到确凿证据。案件似乎陷入了僵局。

但奎屯市公安局没有放弃,他们将检材层层上报,直至公安部最权威的毒物检测中心。

最终的鉴定结论,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所有迷雾:在死者胃内容物、胃组织及肝组织中,均检出了超常剂量的氯胺酮成分。

尤其是在胃组织中,其含量高得惊人,甚至超出了正常临床用药量的上百倍!

铁证如山!鉴定报告明确指出:阎晓梅系于1992年4月18日夜间,口服过量氯胺酮药液,导致中枢神经抑制,呼吸衰竭,最终因体内严重缺氧而心跳骤停死亡。

结合对阎晓梅生前乐观开朗、无任何自杀动机的调查,结论只有一个——他杀!

公安部的专家坦言:“利用过量氯胺酮杀人,在全国这是第二例。而通过口服方式投毒,这是首例!”

(四) 红颜祸水与合谋毒计

1992年5月16日,奎屯市公安局的会议室内烟雾缭绕。局长向市委常委、纪委、检察院的领导通报了公安部的最终鉴定结果。

会议决定,立即对阎晓梅被毒害致死案立案侦查。5月19日,重大杀人嫌疑犯张明德被依法逮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面对审讯,这位熟知法律的派出所所长百般抵赖,咬紧牙关,坚称自己是清白的。

但他清楚,如此专业的作案手段,绝非他一人所能完成。侦查员的注意力,很快聚焦在了一个能与张明德里应外合,且能接触到特殊药品的人身上。

很快,细心的侦查员在张明德办公桌一个隐蔽的抽屉夹层里,发现了一张精美的情人卡,落款只有一个亲昵而暧昧的名字——“方媛”。

方媛,29岁,奎屯医院五官科医生,离异单身。调查显示,她与张明德往来密切,关系远超普通朋友。

张明德身上,甚至常年携带着方媛宿舍和医院院门的钥匙。

更重要的是,作为外科系统医生,她具备药理知识,并且有大量机会接触到手术麻醉药品——氯胺酮。

5月22日,方媛以合谋杀人重大嫌疑被刑事拘留。

在强大的心理攻势和证据面前,她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泪流满面地交代了与张明德从相识到合谋杀人的全过程。

他们的孽缘始于1989年。当时张明德因病住院,与主治医生之一的方媛邂逅。干柴烈火,一拍即合。

方媛的宿舍成了他们幽会的“爱巢”,张明德的警服之下,包裹着一颗日益膨胀的野心和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