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记实采风

“严格来说,这不算监察,我们称之为记实采风。”

先秦时,设采官采集各地民歌、言语、礼乐,编为风,此即为《诗经》。

汉时设乐府,采集各地民歌,寻散落民间古代歌曲、音乐,以整顿礼乐制度,教化民众。

明后期也出现采风高潮,冯梦龙、李开先等一批文人看重民间歌谣、故事的质朴与真实,着手搜集民间歌谣、笑话等,编辑刊印了《挂枝儿》、《山歌》、《笑府》等民歌集、笑话集。

而周怀民把采风略作引申意。

韩宗昌解释道:“我农会章程,保障人权,所以朝廷的报社,也可以入驻到各县,或者到各县采风,刊行登到他们报纸上。”

董逊大为不解,以他看目前三家报纸的了解,《民报》专注于宣讲、招工、保民,顺便回应伊洛会的挑战。

《伊洛会报》专注于刊登国事,也是从邸报中摘录的,还有伊洛会的士子文章,以及抨击民报主张的各种言论。

《嵩阳院报》专注宣讲嵩阳书院历史渊源,院内的经学讲义,对农会和伊洛会的口水战完全不感兴趣。主要是现在嵩阳书院破落,完全没有北宋时的显赫地位,院长只专注宣讲书院。

昨天听周怀民说,郑州新建的天中书院也要创报,不知道要写什么,但眼下由周怀民带起的报纸之风,犹如野火燎原。

一点也不奇怪,士子、大儒们对这事天然感兴趣,而且报纸的确对他们扬名有利。

但这几家报纸都在宣讲自身,这怎么和监察一县有关系呢?

就在密县援建团对新郑县进行传帮带之时,河南府知府张论,召集了城内几家报社的主编。

几个桌案上摆了干果,小食和清酒。

伊洛报社主编张继元心道,这抠门鬼今天必无好事。

保民报社洛阳主编倒不知张论习性,拿起便吃。

张继元白了他一眼,毫无主客之道。

张论进堂。

“府尊。”众人起身作揖。

“诸位,今日咱们茶话,前些日子我为前参政王胤昌筹集的钱粮,因其身亡,现已搁置。我近日想把此钱粮设为保学金,供河南府内贫寒士子月领,各位意下如何?”

张继元恍然大悟,要说这事和报社有个屁关系,竟然摆宴征询自己这微末生员,还学农会设保学金,下注贫寒优异的士子。

“府尊大庇我府寒士,真是老父母之心。”张继元捏着鼻子拍了拍他的马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