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吗?谢谢刘老师,只不过……”
听到江澜似乎有所顾忌,吴记者连忙向她表示,“哦,这位同志请放心,给报社当模特是有报酬的,毕竟我们使用了孩子的肖像权,就是不太多……”
“不不不,吴记者,刘老师,您二位千万别误会。你们能给我女儿争取到这样的机会,我已经是非常感激了,并不在那意所谓的报酬,只是我家亦珊她是个混血,长相也和我们不太一样,不知道你们社里是否有了解过她的情况。”
她不想让水妞先高兴,随后又陷入失落。
果然,吴记者听完以后愣了一下。
很显然,他之前是不清楚这一情况的,摸了摸鼻尖儿,像是有几分犹豫。
刘老师是省里知名舞蹈演员,虽然已经四十多岁了,但身材、气质都保持得很好,举手投足看起来非常的优雅。
“小吴同志,你有必要听听亦珊妈妈详细地说说情况。”
在刘老师的示意下,江澜便把水妞的烈士遗孤身世,以及她是如何被他们夫妻收养的等等,简要清楚地说了一遍。
对方在听完以后,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
他思考了一会儿之后,突然觉得这样反而更好了。
一方面,水妞的身份特殊,有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代表性。
另一方面,普及教育观念的同时,也可以顺便呼吁有条件的家庭,多去关爱那些无所依靠的可怜孩童。
江澜想了想,觉得让水妞抛头露面这种事,还是应该和黄景行打个招呼才行,以免无意间再对他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
就在她要去顶楼的领导办公室借电话用时,吴记者突然又叫住她,“亦珊妈妈,如果可以,我想把亦珊的单人照片改成你们一家三口的,那个画面想想就觉得温馨。”
刘老师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让她快去楼上打电话问问。
黄景行是很愿意支持水妞的,但为了稳妥,还是特意向何司令报备了一下,经过口头同意之后,才给了江澜准确答复。
国庆节那天,梅江日报的头版头条上刊登了他们一家三口的合照,旁边还专门留出一块版面,详细地介绍了这个幸福家庭。
水妞非常有镜头感,拍摄当天非常顺利。
几乎是一夜之间,他们一家三口瞬间火遍梅江,水妞更是成了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小童星。
江澜以前去菜市场买菜,除了她常去光顾的菜摊,根本没人认识她,现在倒好,她要从进去一直笑到出来。
连她自己也纳闷,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
眨眼三个月过去,眼看着临近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