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渊深思路招之计,甚觉有理。
先通联夏侯惇与曹仁,将丞相在西北的经历告知于他们。
待寻回丞相,再与他们合兵一处,到时是降南汉,亦或是夺回曹魏权柄,就可以让丞相做最终决议了。
当然,这条计策要做出重大牺牲。
有可能要献出整个关中,并送以质子,以安敌信?
可诸葛亮又非短智之辈。
又岂能亲信?
好歹得拿出点诚意吧!
献出关中,其实不难抉择。
因为以现在的情况,司马懿根本不会来解救关中之围,守也很难守住了。
还不如暂交诸葛亮,还可以放心的去救曹操。
关键是质子当用何人?
这时,夏侯霸抱拳请缨:“孩儿愿入南汉,去见诸葛亮,甘为质子。”
夏侯渊沉默良久,为了曹操,他最终忍痛同意。
而后,令徐晃密行,往武关去向夏侯惇送信。
……
而在此之前,夏侯惇早已收到曹丕手书。
信中写道:“仓舒七弟之母偶感风寒,今已病笃,弥留之际,唯愿再见仓舒一面。孤深知前线战事吃紧,仓舒素有奇谋,乃军中倚重之臣,然此事关乎人伦,情非得已,故令其暂归一行。望叔父念及骨肉之情,予以通融,许其暂离前线,以全人伦之孝。”
夏侯惇心下疑惑:父母人伦,固是天大事体,然此刻大战当前,关乎社稷存亡、军民安危,非比寻常。
纵家中有人病危,亦当暂压孝思、共赴国难。
寻常将士尚且以国事为先,不敢轻离汛地,仓舒乃军中柱石,身负重任,更应该以身为则,曹丕何以如此急切召其归?
这让军卒士兵心中如何看?
但人家身为魏王,所言既出,便是君命,纵有疑虑,亦不可公然违逆,只得暂且依允。
故而,将此信交与曹冲,允其归去。
然而,曹冲见到信后,立刻就察觉出了曹丕的真实用意。
“看来,二哥是听信了谣言,欲用吾母赚吾归京……”
有时候,曹冲宁愿自己是个傻乎乎的孩子,看不透这一切,这样便能少却许多猜忌与心寒,坦然归乡尽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