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拖着疲惫的身躯,率领蜀汉军翻越秦岭来到郿县附近。
而司马懿则率军来到渭水北岸阻击。
他就在这里安营扎寨,而司马懿也率军渡过渭水,背靠着渭水筑垒扎营。
他深知,司马懿所部虽甲械精良、士卒悍勇,但若摆开阵势决一死战,自己仍有把握将其击溃。
他心中迫切渴望与司马懿正面交锋。
只因他清楚,只需击杀此人,曹魏便再无能与他抗衡的将帅。
然司马懿亦非庸碌之辈,早已洞悉他的盘算,遂定下“龟守”之策。
意图耗尽蜀汉大军的粮草,终将他逼至粮草断绝之境,不得不无奈退军。
那时的诸葛亮深感国力贫弱的窘迫与无奈。
知以弱攻坚,徒损兵卒,亦难以得胜。
无奈之下,他只能在武功水西岸屯田种粮,与魏国百姓和平相处,做好长期对峙的准备。
但随着身体的每况愈下,他知道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
若再不能破局取胜,则北伐大业恐成泡影。
他开始试图引诱司马懿出战,甚至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的衣服,以讽刺他纵持强兵锐卒,亦不敢出战。
然司马懿非徐邈之流可比,即便落得“畏蜀如虎”之名,依旧不为所动,坚守壁垒。
这般沉毅隐忍,既让诸葛亮暗自佩服,又让他心底更涌起无尽的绝望。
但他终究还是想到了办法。
他派人以木牛流马佯装运粮,故意让魏军劫获木牛流马和一些蜀汉战俘。
散播其于上方谷屯粮的消息。
这一次,司马懿终于心动了。
或者说,司马懿不是心动。
而是在司马懿看来,一旦蜀汉大军有粮草供应,则可久驻不退,己方坚守耗粮之策将彻底失效,关中防线亦将陷入长期被动。
他身为西北主帅,必须根除这个威胁。
于是,他一面令部将继续坚守营寨以作疑兵,一面亲率中军主力,悄然向上方谷进发,意图一举焚毁蜀军屯粮,扭转对峙局面。
负责坚守的魏延在诸葛亮的授意下,被司马懿杀得大败。
终将司马懿引入上方谷的伏击之地。
那是他最接近成功的一次。
谷中火起时,浓烟蔽日、烈焰冲天,司马懿父子困于核心,魏军将士哭嚎奔逃,连司马懿都已放弃挣扎。
他立于山巅,望着谷中绝境,眼中激动,似已见北伐功成之望。
可就在这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浇灭了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