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罗峪冲到了南五台山清凉台,他看到教坊之内悬挂的白绫,他瞬间停下脚步。
房遗玉正站在教坊的大门前,接待着前来吊唁的人。
她不经意的抬起头,看到了一身泥土的罗峪,急忙跑了过来。
“你回来了!”
罗峪点点头。
“李师的遗体正在教坊之内,陛下的追赠旨意今日都送过来了……”
房遗玉低声说道。
没有人比教坊之内的西席更明白李纲留在教坊之内的意义,有李纲这位大儒在,教坊在那些豪门士族的眼中,就不是一个任人诋毁的地方。
而且李纲在最后的时间还给教坊拉来了好几位大唐最有名的大儒,更是奠定了他在教坊人人尊重的基础。
在得知李纲去世消息的第一刻,教坊马上派人给罗峪传递消息,要求罗峪务必回归。
这也是罗峪疯狂赶路返回大唐的原因。
罗峪在房遗玉的陪同下,走进了教坊。
在教坊最大的教学楼内,李纲的棺椁正摆放在里面,他的家人跪在棺椁面前,不断地抹着眼泪。
罗峪看到了李泰他们一个个也是满身尘土的正在吊唁,很明显他们也是在路途中得知了李纲去世的消息,火急火燎的赶了回来。
对于大唐的人来说,死亡是最大的事情了,特别是李纲这种有顶级影响力的大儒。
“陛下旨意,追赠李纲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贞’!”
传旨的太监看到罗峪也回来了,他马上宣读了带来的圣旨。
“多谢公公前来传旨,请公公在教坊稍事休息,再返回交旨吧。”
罗峪开口说道。
传旨的太监道谢之后,转身离开了。
罗峪走到了李纲的棺椁面前,已经过去了许多天,这棺椁肯定是不能打开了,他就算想最后看一眼李纲这个老头也办不到了。
“李师,您在世的时候没少教育小子,小子感激不尽……”
“您的后事由小子亲手操办,您一路走好!”
罗峪说完这句话,他给李纲上了三炷香,之后走到了李纲的家人面前。
“诸位长辈,你们以后可常住教坊,只要教坊存在一天,你们就是我教坊的人。”
“多谢罗峪县侯照拂,我家老爷临行前还在念叨县侯您呢,这是他给您留下的书信……”
一个李纲的家人给了罗峪一封信。
罗峪看了看,上面无非就是一些教育自己的话,什么一切为国,不可贪恋财富权势之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