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就是想要武朝政府背书,签条子、定税率、走国账。
把边地的小买卖,搞成朝廷认定的大通商。
为此,吐蕃还专门递交了国书。
不惜低头,也想求武朝答应。
从表面来看,这事儿确实很有诱惑力。
但李北玄很清楚。
这事儿,真不能随便答应。
为什么?
道理其实很简单。
因为这是在古代。
而古代和现代,根本不是一回事。
现代想要做跨国生意,最先绕不过的就是海关。
海关有X光安检机,有条形码、有GPS追踪系统、还有各种报关单、税号体系、货物流通监管平台……
哪怕一个苹果,你往国外带,都得过几道卡、填几张单、抽几轮税。
真要是出了事,海关一查,一条线就捋回来了。
可古代呢?
古代的互市说到底,就是边界开口子,立个市场,双方商人自带货物进出。
别说X光机了,连最基本的实名制都做不到。
要是有商人带一车货进来,说是卖马的,但谁知道他的马有病没病?
他带十车牛皮出去,说是做皮甲的,谁知道他是不是夹了五十斤硝石?
像这种事儿,搁在民间偷偷做,损失尚且可控。
但要是一旦由国门批准,那可就完全不受控了。
这是用整个国家的工业成果,去对赌边疆的不确定性。
李北玄又不是小孩子。
怎么会认为,吐蕃人是诚心实意来做生意的?
怎么会认为,他们怎么可能只想搞点日用工业品、图点实惠?
只想拿酥油换水泥,拿马匹换玻璃瓶?
这绝对不可能。
真正的互市,一旦成规模,绝对不仅仅是你卖茶叶我卖羊毛,这种温良恭俭让的节奏。
真正的互市,是所有人都想着,怎么从你这弄点我这没有的,越值钱越好,越紧缺越妙。
而问题就出在这。
武朝的好东西……实在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