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嘴崖保卫战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大夏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起初,当战败的消息和求援的文书雪片般飞向京城时,朝野上下弥漫着悲观和质疑的情绪。许多大臣认为,让一支由女子组成的军队驻守如此重要的关隘,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他们甚至已经在暗中商议,一旦鹰嘴崖失守,该如何组织第二道防线,如何向皇帝请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当捷报传来,详细的战报——包括北狄投入的兵力、进攻的猛烈程度、凤羽营的顽强抵抗、以及最终取得的辉煌战果——摆到皇帝的御案上时,整个京城都沸腾了。
皇帝,一位年富力强、锐意改革的君主,在接到战报后,先是震惊,随即龙颜大悦。他猛地一拍御案,站起身来,声音洪亮:“好!好一个凤羽营!好一个凌云!朕就知道,朕的眼光没有错!谁说女子不如男?凤羽营的将士们,用铁一般的事实,打了那些质疑者一记响亮的耳光!”
他当即下旨:追封所有阵亡女兵为“英烈”,家属享受朝廷最高抚恤;擢升凌云为“鹰嘴崖镇国大将军”,赐金印紫绶,食邑千户;苏晴等有功将士,皆有封赏;凤羽营全体将士,各赏银百两,并由国库拨出专款,用于鹰嘴崖的防务加固、伤兵救治和英烈祭祀。
更重要的是,皇帝下旨,将鹰嘴崖保卫战的事迹,“布告天下,使万民知晓”。他要让所有大夏的子民都知道,他们的国家,有这样一群英勇无畏的女性守护者。
这道旨意,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千层浪。
在京城,文人墨客们纷纷挥毫泼墨,写下了无数赞美凤羽营和凌云的诗词歌赋。街头巷尾,说书人将鹰嘴崖保卫战的故事改编成话本,添油加醋,讲得绘声绘色,听者无不热血沸腾,扼腕叹息。“凌云”、“凤羽营”、“鹰嘴崖”这几个名字,成了最热门的话题。
在地方,尤其是在那些曾经对女子从军抱有偏见的地区,人们的观念开始悄然改变。父母们在教育女儿时,不再仅仅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而是会加上一句:“你看那凤羽营的女将军凌云,多有出息!”年轻的女子们,心中也燃起了新的希望和憧憬。她们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并非只有相夫教子一条路,她们也可以像凤羽营的姐妹们一样,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价值。
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女子自发组织的“护乡队”、“传习所”,学习武艺,强身健体,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凤羽营一样保家卫国。征兵处的门槛,第一次被大量前来报名参军的女性挤得水泄不通,其中很多人,都明确表示要加入凤羽营。
这种精神上的洗礼和升华,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畴。它像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大夏帝国略显沉闷的社会风气中,为女性地位的提升,为社会观念的进步,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女性”的定义,开始思考女性在社会中所能扮演的角色。
信念的力量,通过这场胜利,传递给了更多的人。人们相信,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有敢于斗争的勇气,即使面对看似强大的敌人,也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在鹰嘴崖的硝烟中,得到了最有力的印证。
**三、重整旗鼓,守护与传承**
鹰嘴崖的胜利,为大夏帝国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北狄经此一败,元气大伤,短期内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然而,凌云和她的凤羽营并没有沉浸在胜利的荣光和短暂的和平中。她们深知,北狄的威胁并未彻底消除,战争的阴霾随时可能再次笼罩。鹰嘴崖,依旧是帝国的边陲要塞,她们的使命,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