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4章 御书房定策

部议的争吵持续了数日,各方引经据典,僵持不下。

支持“实务科”的太子少傅等人虽竭力争取,但以吏部尚书为首的守旧派根基深厚,咬定“祖制”不松口,议事进程几乎陷入停滞。

消息传到东宫,李君泽眉头紧锁,对叶明叹道:“表弟,看来光是部议,难以推动此事。那些老臣,是铁了心要阻挠。”

叶明对此并不意外,平静道:“他们害怕的,不是‘实务科’本身,而是害怕这扇门一开,会有更多他们无法掌控的力量涌入朝堂,动摇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既然部议难行,我们便需请陛下……请李云轩亲自定夺。”

当日下午,李云轩在御书房召见了李君泽和叶明。书房内炭火温暖,驱散了冬日的寒意,但气氛却有些凝重。

“部议的情况,朕已知晓。”李云轩放下手中的奏报,目光扫过两人,“阻力不小啊。叶明,你可知,若强行推行此策,会得罪多少人?”

叶明躬身,语气沉稳:“陛下,臣深知此举会触动诸多利益。然,大庆如今外有强敌环伺,内有积弊待除,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选拔实务人才,非为标新立异,实为强固国本,应对时艰。若因惧得罪人而固步自封,则国势衰微,届时,得罪的便是天下百姓,是列祖列宗开创的这万里江山!”

李云轩眼神微动,手指无意识地在御案上敲击着。他何尝不知叶明所言在理?

新军的成功已经证明,老路走不通了。但要他冒着与整个文官集团(至少是其中大部分)正面冲突的风险,强行推动此事,也需要极大的决心。

李君泽见状,适时开口道:“父皇,叶明所言虽是逆耳忠言,却也是事实。如今北境暂安,皆赖新军之力,而新军之成,又离不开工坊之利与新型军官。可见,实学之用,关乎国运。若不从根本上改变取士观念,只怕日后……朝中能办事、肯办事的官员会越来越少。”

李云轩沉默良久,终于缓缓开口:“‘实务科’之名,过于尖锐,易引纷争。或可稍作变通。”

叶明心中一动,知道李云轩这是松口了,只是需要一个更温和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