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当一些率先使用二代“瑾车”的码头、粮仓传来效率大幅提升、人力成本显着下降的消息后,推广工作更是顺利了不少。
“叶氏瑾车”之名,开始真正从京城走向四方。
与此同时,造纸工坊也不负众望。经过无数次试验,老陈头带领工匠们终于找到了一种廉价的植物胶,加入黄草纸浆后,极大地改善了纸张的韧性,使其不易破损,书写体验也更佳,而成本仅增加了微不足道的一成。
这种“改良黄草纸”一经推出,立刻受到了兵部、户部等大量使用日常文书衙门的欢迎,订单纷至沓来。
格物院甚至开始小批量接受一些信誉良好书商的订单,用于印制价格低廉的启蒙读物和历书。
最让叶明感到欣慰的,是农具改良项目传来的好消息。
经过与老农的反复探讨和试验,工匠们给传统的直辕犁加装了一个简单的铁制犁壁,并改进了犁头的角度。
试用结果表明,这种“改犁”在相同的畜力下,能耕得更深,翻土效果更好,且稍微省力。
虽然改进幅度不算巨大,但其意义非凡——这是格物院的技术,第一次直接应用于农业生产,惠及最根本的黎民百姓。
叶明亲自将“改犁”的图样和几具实物,呈送给了皇帝和太子。
皇帝在御苑亲自观摩了“改犁”与旧犁的对比演示后,龙颜大悦,当即下令由司农寺牵头,在京畿地区遴选几个皇庄进行大面积试用,若效果确凿,再逐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