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他们身上穿着坚固的铁甲,覆盖了大半身体,手中还紧握着坚硬锋利的铁枪,但这些优势并未能改变局势。
在短时间内,仅仅数十息之间,那冲得最快的一千多名裴徽一方士兵,就像土鸡瓦狗一样,被叛军无情地反击斩杀。
不过,这些士兵在临死前也并未坐以待毙,而是拼尽全力奋勇杀敌。
他们的英勇抵抗,使得不少叛军士兵命丧黄泉。
小主,
然而,这一千多人的伤亡,无疑是裴徽一方在这场战斗中最为惨重的损失。
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裴徽一方的将官们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应变能力。
他们的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仿佛见到了世界末日一般,但他们并没有被恐惧所击倒,而是声嘶力竭地吆喝着,用尽全身的力气指挥着后面的步兵。
这些步兵们在将官们的呼喊下,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像训练有素的机器一样,快速而有序地重新排列成那无懈可击的整齐长枪战阵。
每一个士兵都紧紧握住手中的长枪,枪尖闪烁着寒光,仿佛是一片钢铁的森林,让人不寒而栗。
然而,这一切似乎都已经太晚了。
战场局势就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随意拨弄着,无论裴徽一方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这残酷的现实。
叛军的步兵们刚刚凝聚起来的那视死如归之心,在又一批人倒下且发现根本无法撼动裴徽一方的战阵之后,如同脆弱的瓷器一般,迅速地土崩瓦解了。
恐惧和绝望像瘟疫一样在叛军中蔓延开来,他们的士气瞬间崩溃,原本紧密的阵型也变得散乱不堪。
士兵们开始惊慌失措地四处逃窜,有些人甚至扔掉了手中的武器,拼命地想要逃离这个可怕的战场。
叛军的步兵第二次的溃退,就像决堤的洪水一般,势不可挡。
他们的脚步声如同雷鸣一般,震耳欲聋,整个战场都被这股洪流所淹没。
这一次史思明提前安排了亲兵充当执法队,第一时间将溃逃的士兵射杀,暂时稳住了叛军步兵。
但这种情况根本维持不住太久,当更多的叛军士兵加入溃逃之后,史思明的亲兵执法队根本射杀不过来,也阻止不了大范围的溃逃。
甚至一些叛军士兵为了逃命,已经完全顾不得其他,他们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窜,与史思明的亲兵执法队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这些亲兵执法队原本是负责维持军纪的,但现在却成了叛军士兵的眼中钉、肉中刺。
双方瞬间爆发了生死厮杀,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整个场面混乱不堪。
好在,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叛军两边的骑兵犹如离弦之箭一般,终于绕回并调转顺了马头。
史思明见状,当机立断,他深知此时再让骑兵去冲击两边的裴徽一方步兵战阵已经来不及了,于是他果断下令,让这些骑兵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斜着冲杀向中间已经凸出来的裴徽一方步战阵。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裴徽一方的步兵猝不及防,他们原本正在追杀溃逃的叛军步兵,却突然发现自己成为了骑兵的攻击目标。
这些步兵们顿时慌了神,就好像被施了定身咒一般,无法再继续追杀溃逃的叛军步兵,甚至在第一时间停住了脚步,手忙脚乱地想要改变面对骑兵冲锋的步兵战阵。
然而,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史思明等叛军将官趁机扯开嗓子怒吼着,他们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响彻整个战场。
这些怒吼不仅是对骑兵的指挥,更是对基层军官的命令,让他们赶紧收拢那些溃逃的步兵,重新排兵布阵,恢复军心士气。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熊虎中和郭襄阳如同两头猛虎一般,各自率领着五千骑兵如疾风骤雨般从两侧的山沟中冲杀出来,直扑大峡谷中的战场。
他们的出现如同一股强大的旋风,瞬间席卷了整个战场,给原本就混乱不堪的战局带来了更大的变数。
武令珣严格遵循史思明的指示,迅速行动起来。
他指挥着早已准备就绪的一万骑兵,如同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迅速分成两部分,每队各有五千名骑兵,如离弦之箭一般疾驰而去,迎击敌军。
只听得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仿佛整个战场都为之震撼。
双方的一万骑兵在战场的两侧猛然相撞,就像两颗划破夜空的流星,以惊人的速度和力量撞击在一起。
然而,与最初的高昂士气相比,此时武令珣麾下的一万骑兵已经如泄气的皮球一般,明显士气低落。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受到了中间主场败退和大量死伤的影响,军心不稳,士气大受打击。
此外,由于他们是被动迎战,发起反冲锋的时间稍晚,而且冲锋的距离也并非骑兵的最佳冲击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