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对于那些胆敢阻拦他的官员和豪门贵族,没有丝毫的顾忌,毫不犹豫地下令将他们处死。
这些人或许还天真地认为,凭借着自己的地位和财富,就能够在这场战争中独善其身,免受战火的侵袭。
然而,李光弼却深知,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没有人能够真正地置身事外。
人都是自私的,尤其是那些豪门大族和官员们。
他们早已习惯了高高在上的特权生活,享受着荣华富贵,对于战争的残酷和危险,他们缺乏最基本的认识。
在这些人的眼中,只要叛军攻入城中,他们只需要在第一时间低头屈服,纳头一拜,就能够保住自己以及整个家族的安全。
然而,李光弼却清楚地知道,这种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
一旦洛阳城沦陷,叛军绝对不会轻易放过这些豪门大族和官员们。
相反,他们的财富和地位反而会成为叛军掠夺的首要目标,甚至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
洛阳城内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这里汇聚了众多大唐开国功勋和豪门重臣的亲族。
其中,李氏、武氏和五姓七家等顶尖门阀的族人更是数不胜数,他们平日里或许风光无限,权势滔天,但在战争面前,他们同样无法逃脱命运的摆布。
为了在短短数日内聚集八万军民和大量粮草,这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光弼毫不犹豫地将这把锋利的刀子无情地架在了每一个豪门贵族和官员的脖子上,毫不留情地逼迫他们贡献出府中的仆役、护卫以及宝贵的粮草。
这种行为无疑是一种极端的手段,但李光弼却别无选择。
时间紧迫,叛军已经围城,城内的局势岌岌可危。
如果不能迅速筹集到足够的兵力和粮草,洛阳城必将沦陷,后果不堪设想。
因为城内官仓中原本登记在册的百万石粮食,竟然只有表面薄薄的一层是真正的粮食,而下面竟然全部是砂石!
这一发现让他意识到,这场战争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阴谋和腐败。
当李光弼在七日前得知这个惊人的真相时,他的内心犹如被重锤狠狠地敲击了一下,几乎要崩溃。
这意味着他所依赖的粮食储备竟然是一个巨大的骗局,而他原本的计划也因此完全被打乱。
他原本以为这些粮食足够支撑他们度过艰难的时期,却没想到这一切都只是一场虚幻的泡影。
李光弼知道,如果城内官仓无粮的消息泄露出去,将会引起城内军民的恐慌和混乱。
到那时,这座城市将陷入一片混乱,他的军队也会失去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李光弼展现出了他果断而冷酷的一面。
他当机立断,下达了一道令人毛骨悚然的命令。
他让自己的亲兵将当时在场的所有官吏以及那些他不信任的官兵,总计三百多人,全部残忍地杀害。
这些人中有他的同僚,有他的部下,甚至还有一些无辜的人。
但李光弼别无选择,他不能让这些人成为泄密的源头,他必须以最决绝的方式来堵住这个漏洞。
这是一个艰难而残忍的决定,但李光弼深知在这种生死存亡的时刻,他不能有丝毫的犹豫和心软。
只有这样,他才能暂时稳住局势,争取更多的时间来解决粮食问题。
……
……
洛阳城南,有一座名为龙门县的古老小城,它宛如一个沉睡的巨人,静静地坐落在那里,历经岁月的沧桑,见证着世间的变迁。
当安禄山的大军如滚滚洪流般抵达洛阳城外时,这座小城并未引起太多人的关注。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安禄山并没有如人们所料想的那样,直接进驻叛军大营,而是决定在此地落脚。
从地理位置上看,龙门县距离叛军大营还有二十几里路,这显然不是一个理想的战略据点。
无论是从防守还是机动性方面考虑,这里都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然而,安禄山却对这个地方情有独钟,其中缘由只有他自己才知晓。
安禄山的病情日益严重,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就在他为此忧心忡忡之际,有幕僚向他进言,称住在龙门县或许能给他带来好运,冲散身上的晦气。
毕竟,“龙门”二字在华夏人的心目中,一直有着特殊的寓意。
安禄山听闻此言,心中不禁一动。
他深知自己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容乐观,对于任何可能带来转机的建议,都愿意去尝试一下。
于是,他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在龙门县下榻,希望能借着“龙门”之名,为自己的人生开启新的篇章,实现心中的愿望。
安禄山紧闭双眼,心中默默地念叨着:“愿上苍保佑,让我如那传说中的鲤鱼一般,成功跳过龙门,化身为真龙吧!哪怕只是一只猪龙,我也心甘情愿啊!”
他回想起严庄和高尚对他说过的话,一旦成为真龙,那真龙之气就会像汹涌澎湃的波涛一样,席卷他体内的病魔,将它们彻底摧毁,让他的身体重新焕发生机,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