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负责人思索片刻后说道:“柴大人,依小人之见,可引进一些新型的装卸设备,如起重能力更强的吊车,改进货物的搬运流程,如此或能提高装卸效率。只是这购置新设备所需费用不菲。”
柴俊皱了皱眉,说道:“费用问题,我会与户部官员商讨解决。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提升码头的装卸能力,以适应日益增长的贸易需求。”
经过数日的详细调研,柴俊团队对长安的交通枢纽状况有了全面了解。他们又马不停蹄地前往其他重要交通枢纽城市进行调研。
调研结束后,柴俊与团队成员汇聚一堂,开始制定改善方案。柴俊看着满桌的调研资料,对众人说道:“此次调研,大家都辛苦了。现在,我们要根据这些调研结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案。道路改善方面,要确保拓宽路段的规划合理,不影响周边居民和商户的正常生活与经营;码头升级,要注重设备的选型和技术的引进,提高货物吞吐能力。”
一位学者说道:“柴大人,在规划道路时,还可考虑设置一些交通标识和引导设施,规范交通秩序,进一步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
柴俊点头赞同:“此建议甚好。还有码头建设,不仅要提升硬件设施,也要加强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经过反复商讨和修改,一套详细的改善方案终于出炉。柴俊将方案呈递给李隆基,李隆基审阅后,满意地说道:“柴爱卿,此方案详实可行,望你尽快组织实施,早日完成交通枢纽的改善工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柴俊再次领命,迅速组织施工队伍,调配物资,正式启动改善工程。在长安的道路施工现场,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柴俊亲临现场,指挥工作。一位工人满头大汗地对柴俊说道:“柴大人,这拆除街边建筑,遇到了些阻力,部分居民不愿搬迁。”
柴俊眉头紧皱,说道:“我去与他们沟通。改善交通是为了让大家的生活更好,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就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