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衍看着神情颇为激动的苏威,波澜不惊地说道。
当下大周。
放眼历史长河,就算对标强汉亦不遑多让。
甚至超出一大截。
不论是疆域,军事,民生,国库收入等。
都已经是有史以来最盛。
也怪不得朝臣屡屡提及“治世”和“盛世”。
在他们的眼里,就是名副其实的繁华盛世。
可宇文衍不一样。
拥有后世灵魂记忆的他。
清楚弱宋折弯了民族的脊梁。
蒙元摧残了神州子民的自信。
满清鞑子践踏了华夏的尊严。
百年屈辱更是无尽的国耻和血泪。
甚至连倭奴这样的杂碎也敢挥师中土,觊觎神州。
这一切的一切。
或多或少都有“老祖宗不干正事”埋下的隐患。
纵观历史上下五千年。
隋唐时期就是转折点。
“陛下雄才大略,俯视天宇,臣不及万分之皮毛。”
苏威拱手。
发自内心地说道。
皇帝带给他的震撼多不胜数。
有很多,至今他都还想不通。
比如地球仪和《天下坤舆全图》。
想破脑袋他也想不通,陛下是如何知晓这些的?
宇文衍给茶杯续上热茶。
摇头笑道:
“世界它很大,世界又很小!”
“无畏,移民之事关乎华夏未来,容不得半点马虎。”
“陛下放心!”
“每一批移民臣都亲自追踪落实……”
苏威听皇帝说起移民之事,当即正色应答。
自从宇文衍派遣贺若弼经营辽西后。
朝廷就制定了相关移民之策。
经过十余载的施行。
已经总结出一套行之效的移民安顿之法。
具体事务由户部总领,各郡县依令落实。
除了本土各道间的移民,还有向外移民和接收移民。
比如往岭南,云南,黔中,青海,吐蕃道迁徙百姓。
对外则是往中南半岛和南洋诸岛移民。
将高句丽赶出辽东后。
有二十余万的俘虏移民中原内地。
当下。
正在大张旗鼓的将百济和倭国百姓移居中土各道。
都属于接收蕃国移民人口。
宇文衍点头。
在三省六部官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