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君明鉴。“于吉含笑打断,“贫道乃方外之人,本不该久居红尘。此前留下,一为助赵都尉疗伤,二为助府君稳定局势。如今这两件事都已初见成效,贫道也该云游去了。“
赵空闻言,神色一肃,向于吉深深一揖:“先生救命之恩,空没齿难忘。“
“赵都尉不必多礼。“于吉伸手虚扶,“你与太极剑缘分匪浅,此番经历劫难而不倒,日后定能在武道上有更大成就。只是切记,《归藏》重在蓄势,《清静》贵在明心,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他又转向孙宇:“府君命格非凡,胸怀大志,但切记过刚易折。有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反而能收奇效。“
许劭此时缓步上前,与于吉对视一眼,两人眼中皆有深意。“先生既然去意已决,劭便不远送了。他日有缘,自会再见。“
于吉朗声一笑,袍袖轻扬:“诸位保重。“说罢转身便走,道袍在秋风中猎猎作响,不过几步,身影已消失在层林尽染的山道尽头。
孙宇望着于吉离去的方向,沉默片刻,方才对赵空道:“随我去书房。“
赵空会意点头,与孙宇并肩而行。两人步伐一致,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并肩作战的岁月。
来到书房,孙宇示意赵空在对面坐下,亲自为他斟了杯茶:“说说看,这次闭关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赵空接过茶盏,沉思片刻,缓缓道:“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藏'与'静'的真意。《归藏》教我蓄势待发,如同大地蕴藏生机;《清静》让我明心见性,方能洞察万物本质。以往练剑,总想着如何克敌制胜,如今方知,真正的武道在于与天地共鸣。“
他边说边轻抚腰间的太极剑:“这柄剑与我越发契合了。以往只觉得它是一柄利器,现在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阴阳之道。“
孙宇微微颔首,眼中闪过欣慰之色:“看来这次闭关,让你对武道的理解更深了一层。“
“不仅如此。“赵空放下茶盏,目光炯炯,“我感觉到体内那股至纯真气虽然还未完全化解,但已经能够驾驭。若是运用得当,或许能成为对敌时的奇招。“
孙宇站起身,走到悬挂的舆图前:“既然如此,接下来的事就要多倚仗你了。伏牛山一带的匪患日益猖獗,张曼成残部活动频繁。“
赵空也来到舆图前,目光锐利:“大哥是想要我负责清剿?“
“不错。“孙宇手指点在伏牛山的位置,“这些流寇行动诡秘,不像普通的山匪。我怀疑背后另有玄机。“
赵空凝视着舆图,忽然道:“既然他们行动有章法,就说明背后有人指挥。若能找到这个指挥之人......“
“擒贼先擒王。“孙宇接话,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
“大哥放心。“赵空抱拳,声音坚定,“定不负所托。“
孙宇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难得温和:“记住,万事小心。你现在虽然修为恢复,但也不可贸然行事。“
“我明白。“赵空点头,“经过这次闭关,我更加明白凡事都要谋定而后动。“
许劭不知何时也来到舆图前,手指轻点伏牛山的位置:“此地山势险要,易守难攻。若是强攻,恐怕损失不小。不过......“他意味深长地看了赵空一眼,“既然赵都尉已经领悟了'以静制动'的要义,想必已经有了对策。“
赵空会意:“先生是说,要以智取代替强攻?“
“正是。“许劭抚须微笑,“有时候,等待比进攻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孙宇看着二人对答,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他这位结义兄弟经历此番磨砺,确实更加成熟稳重了。
“既然如此,你就先着手准备。“孙宇对赵空道,“需要什么人手、物资,尽管开口。“
“是。“赵空躬身领命,随即又道,“大哥,我闭关这些时日,宛城可还安宁?“
孙宇目光微动,想起南宫雨薇之事,却只是淡淡道:“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你先把精力放在伏牛山的事上。“
赵空会意,不再多问。兄弟二人又商议了些军务细节,直到日上三竿。
临走时,孙宇又叫住赵空,从怀中取出一枚玉佩:“这是前些时日得的暖玉,对你调理经脉或有帮助。“
赵空接过玉佩,触手温润,心中涌起一股暖意:“多谢大哥。“
“去吧。“孙宇挥挥手,“记住,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保全自身最重要。“
看着赵空离去的背影,孙宇站在窗前,久久未动。秋风穿过长廊,带来些许凉意。在这个看似平静的秋日里,一场新的风云正在酝酿。而他最信任的兄弟已经整装待发,这让他对即将到来的挑战,又多了几分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