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时,官僚、贵族、地主利用权力和资本大肆兼并土地,形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到了这一步国家财政基础和社会稳定基础就会瓦解。
社会基层固化,矛盾空前的激化。
长期和平,军队缺乏实战锻炼,军事技术和指挥系统落后,国防开支被削减,边备松弛,高层和百姓容易被和平麻痹思想,一旦民变或者外敌入侵,军队就是不堪一击。
第二大项,制度僵化与治理失效,也包含了三点,分别是官僚腐败系统与低效、改革动力丧失与路径依赖、中央权威削弱。
盛世时间越长,官僚体系越庞大,既得利益集团 的力量就越强,他们阻挠改革,国家权力就成了他们谋私的工具,国家机器无法快速的运转;
改革力丧失主要体现在后继之君能力不足,不敢或无力进行深刻的制度变革来应对新问题,整个系统失去了自我更新的能力。
中央权威的削弱体现在了随着土地兼并和腐败,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会下降,地方势力尾大不掉,形成了强枝弱干的局面。
第三大项,领导力与偶然因素,包含了继任者危机、天灾与外部冲击。
开创盛世的都是能力超强的君主,但皇位的继承者却是充满了不确定性,能力不足无法掌控盛世后留下的复杂局面,一个错误的决定就可能引爆了所有积蓄的矛盾。
天灾就不用多说了,承平日久了,天灾很容易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是皇帝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国策,更是将其定为了大明国力的根本、民族事业的根本来做的。
有此国策,大明再续三百年国运就不再是嘴上说说的了。
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发展,会提升亩产,从现在的两石提升到三石、五石、甚至更高,
加上土地不允许买卖、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等政令之下,人地矛盾会得到的极大的缓解。
技术的提升之下,大明会更加的繁荣,哪怕是这个国家无比的强大,一定会引起周边国家的觊觎,军队的实战是不可能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