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 铁幕垂河(五)

大魏风华 东有扶苏 2457 字 9天前

顾怀抚了抚他年轻脸庞上圆睁的双眼,只可惜没能闭上。

一旁的王五倒是没心没肺地喊叫起来,他同样从某个辽军士卒的残躯上找到封未寄出的书信,有懂得辽语的亲卫展开念道:

“父:儿到了前线,必要杀魏狗七人,取其左耳为证,赎清我家欠粮...已要入冬,儿衣着单薄畏前线苦寒,求父速送冬衣来,切记切记...”

顾怀默然片刻,突然说道:“将这份家书誊抄千份,让李易将其发往征途上辽境各城。”

王五挠了挠头:“少爷,这是?”

“最好的劝降书。”

顾怀淡淡说完,再次上了踏雪,他加快了些速度,穿过一片又一片血腥的战场,穿过山隘的中段,终于走出了燕山,走入了辽国的上京道。

策马踏过山隘口尚在抽搐的辽军尸堆旁时,顾怀注意到倒塌的望楼下方挂着耶律斜轸的鎏金头盔,他招过一名守在此地的陷阵营士卒问了问,才知道这位辽军主帅死得倒是颇有气节--用断箭刺穿喉骨,面朝上京方向跪亡。

“厚葬,”顾怀将头盔抛给士卒,又指向满地的长刀残甲,“收纳之后,让人运回后方,熔了铸犁,分给幽燕农户,来年春耕用得上。”

做完这一切,他才看向北方,视野里倒是没有魏军追杀溃散辽军的景象,反而只能看到夕阳西下天边的云被染成烟霞,顾怀很庆幸自己对于战争的厌恶与抗拒总算还是撑到了打这场北伐,打完这几仗,也许余生,手上都不用再沾染这么多的血了吧?

他这般想道。

......

岁在戊申,魏师北伐,八万甲士北渡潮河,会辽军十五万于燕山七平山隘。魏军初渡,辽将耶律斜轸屯重兵扼守险隘,欲倚山势挫其锋。靖王驻马高丘,玄甲映日,亲观战局而不预军务,悉委于帅李易。

李易者,持重之将也。先遣重甲步卒万人,披坚执锐,直叩隘口。辽骑数千自林隙出,游弋环射,箭落如雨。魏军举盾成阵,神机铳发,毙敌无算。然辽骑倏忽进退,魏卒难追,易乃令幽燕铁骑引万骑侧击,铁流奔涌,辽骑溃散。辽人复出精骑数万迎战,索部佯退,诱其转战平原,遂离战场。

时魏将丁良弼率重甲陷阵,冒矢石抵隘前。辽人设木栅陷坑,箭弩蔽空。魏卒填堑拔栅,尸骸枕藉。神机营列三段阵,铳火连环,辽弓手退避。良弼身被数创,犹大呼陷阵,士卒感奋,连破三重石垒。辽急遣宫帐军截击,危难之际,魏卒怀天雷突阵,烈焰暴起,宫帐军为之夺气。

辽将耶律斜轸见势危,乃出皮室重骑万人,人马皆覆铁甲,势若山崩。易早有备,驱炎龙战车数百,喷火十丈,铁甲尽赤。辽骑坠马相藉,萧斡里剌断臂犹战,终殁于乱军。魏卒乘势猛攻,隘口中段遂破。时靖王亲擂战鼓,声震山谷,三军雀跃,锋镝愈厉。

斜轸知大势已失,跪拜上京而自戕。辽军溃散,草原诸部皆遁。魏军追亡逐北,横尸五十里,燕山险隘尽为赤壤。检点战场,丁良弼拄戈立尸丘,胸藏绝笔云“愿化燕山雪”,观者无不垂涕。靖王策马临之,解白裘覆其肩,叹曰:“此真燕山石也!”后获辽卒家书千余,王命抄传北境,辽民闻之恸泣,旬月间三州请降。

是役,魏折锐卒三万,辽殁六万有余,降者无算。王命熔甲胄铸农犁数千,散与幽燕。

时人曰:燕山喋血,实为气运消长之枢。昔辽以骑射雄天下,终困于火器之威;魏承百年积弱,竟成雷霆之势。非独甲兵之利,实乃民心向背使然。靖王抚剑北望,残阳如血,自此胡马不敢南窥矣。--《北伐记略,其一,前魏无名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