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啧,他们是真不考虑美观啊】
‘毕竟美神或艺术之神还不存在呢。’
初战失利后,穆大陆的“圆桌议会”总结经验教训,认为主要原因是兵力不足,于是召集人手全力开工,很快便将全部六十三套“圣衣”打造完毕。
由于不存在“奥利哈刚”和“伽马尼恩”,这些“圣衣”的材料全都是石材和“银星砂”,按照原作设定算是青铜圣衣。
它们获取星座之力为穿戴者加持的功能基本正常,最大的问题在于造型——它们极尽还原星座本身的造型而无视穿戴是否方便。
如猫座、公鸡座、骆驼座等有明确四肢和躯干的星座圣衣还好,穿在身上虽然抽象也能接受,到了蚯蚓座、旗鱼座、雀蜂座这种星座,看起来就变得相当诡异,仿佛在出演什么变装综艺。
最离谱的是那些相关概念明确不存在却依旧莫名诞生的星座,它们的名字被“黄金人类”强行根据自身的理解赋予十分抽象的造型。
如“电气机械座”,这件圣衣的造型是站在一朵云上的鸡和螃蟹,也就是“垫气鸡蟹座”。
还有“富士山座”,被雕刻为一座长满柿子树的大山。
总觉得这是我胡乱对“泰坦语”注音惹的祸,但现在也没有什么修改的机会了。
“圆桌议会”原本并没有计划造出这么多种圣衣,“乌龟”、“力士”和“热气球”已经在战斗中验证过它们的作用,要增加战力只需将它们量产即可,但打造出的第二件“圣衣”完全无法像第一件那样获取星座之力,就仿佛前者是一座水坝,将来自“上游”的河水完全截断了一般。
这件事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这种“星座盔甲”被我视为“圣衣”,而圣衣每个星座只能拥有一套,但直接原因的话,打造“星座盔甲”的材料是原本应该飞升天穹成为星座的“黄金人类”,它们既是天空中“星座”的一部分又是被打造出的盔甲,这种状态每个星座只有一个名额,即使依葫芦画瓢打造出第二件这种状态的圣衣,也无法获得星辰之力,必须等待它的“前辈”完全破碎才行。
如果换成其他世界观,圣衣的锻造者们应该会想办法突破瓶颈,但在这个“与泰坦同行”的“黄金时代”,穆大陆的人类代表向泰坦祈祷并询问此事,确定每个星座只能有一件圣衣后便果断放弃,转而开始制定围绕这六十三套圣衣及其穿戴者的,空降讨伐“影之巨人”的计划。